徐彰著《互联网金融行为的“罪与非罪”》(中文)

——刑民交叉视野下的问题研究

作者/编者:徐彰
作者单位:
创作年代:2022
出处/来源:Wells-燕大元照
学科分类:刑法学
文献语种:中文

摘要

该书通过刑民交叉的视角系统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行为“罪与非罪”的疑难困惑,既有对经济规律、金融规律与政策的把握,也有对刑事政策的考量,更有刑法教义学意义上的阐释,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并且符合罪刑法定要求的互联网金融“罪与非罪”的界分标准,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出罪路径。

关键词: Wells 燕大元照 图书 法律图书 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 徐彰

正文

互联网金融行为的“罪与非罪”:刑民交叉视野下的问题研究.jpg

徐彰博士的《互联网金融行为的“罪与非罪”——刑民交叉视野下的问题研究》,是在他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该书通过刑民交叉的视角系统分析了互联网金融行为“罪与非罪”的疑难困惑,既有对经济规律、金融规律与政策的把握,也有对刑事政策的考量,更有刑法教义学意义上的阐释,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并且符合罪刑法定要求的互联网金融“罪与非罪”的界分标准,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出罪路径。


该书强调统一法秩序下刑法与民法两大部门法在法益保护上的关系,将满足法治国要求的实质刑法解释引入研究主题中,深刻分析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罪与非罪”模糊的边界,指出实践中大幅异化入罪的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重刑轻民思想在作祟,刑法越过了前置的金融法规。作者提倡从形式出罪到实质出罪,最大限度地容忍金融领域的不规范行为,为金融创新发展保留空间。他认为互联网金融“罪与非罪”的实质判断应以法益侵害为标识,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法益具有复杂性,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安全是核心法益,金融安全是附随法益,而抽象的金融秩序并不是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法益;并提出了非法性的双重检验标准,这些观点引人深思,也将会引起学界及实务界的关注和讨论。


通过该书的结构设置和具体论证可以看出,作者对于刑民交叉这一全新的研究方法有着较好的掌握,反映出其在经济刑法领域良好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及长期以来专注于刑民交叉理论研究的扎实理论功底。该书在互联网金融犯罪领域的独到见解,不仅对于实践中化解互联网金融刑事风险有指导意义,而且对于认识和理解金融刑法的法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阅读全文

备注

文献为PDF格式,中文,共226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

¥58.00 下载

为你推荐RECOMMEND

联系客服
¥58.00
下载

该文档为付费内容,请购买后阅读全文

翻译服务

徐彰著《互联网金融行为的“罪与非罪”》(中文)

我们提供文献翻译服务,请填写您的联系方式,方便我们与您取得联系

提交
客服热线:13801067850 座机:010-88578296

提交成功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手机联系方式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