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集公民民族信息的宪法界限

作者/编者:郭延军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创作年代:2016
出处/来源:《中外法学》2016年第6期
学科分类:宪法及行政法学
文献语种:

摘要

除宪法规定的平等原则外,我国法律法规对采集和使用公民的民族信息未做任何具体限制。在各种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表格中,民族信息往往都是必填项。实事求是地重新评估现有民族识别和民族信息采集体制的利与弊,是改革现行民族关系法制体系的基础。采集公民民族信息的行为,在一些法治比较发达的多民族国家是受法律不同程度限制的,其中有的国家完全禁止采集公民的民族信息。采集公民民族信息的主要用途是根据民族对公民进行分类并差别对待。无限制地采集公民民族信息并差别对待,有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也弊多利少。中国平衡发展需要正视区域差异,淡化民族差异。依据宪法有关规定和精神采取立法措施限制采集公民民族信息,十分必要。

关键词: 民族 个人信息采集 立法分类 平等 宪法

正文

备注

外部链接为《中外法学》官网,可查看全文。

为你推荐RECOMMEND

联系客服
翻译服务
下 载

该文档为付费内容,请购买后阅读全文

翻译服务

采集公民民族信息的宪法界限

我们提供文献翻译服务,请填写您的联系方式,方便我们与您取得联系

提交
客服热线:13801067850 座机:010-88578296

提交成功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请保持手机联系方式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