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继承纠纷》一书是“法律大数据·案由法条关联丛书”的第二本。就本书的编写情况,在此作简要说明。
1. 数据分析单位
本书的法律大数据分析由“法合实验室”提供数据支持,“法律大数据实验室”负责数据分析。
2. 数据分析范围
本书的法律大数据分析全样本为“中国裁判文书网”自2014年1月1日到2017年6月30日公布的超过3000万份裁判文书。
3. 案由涵盖范围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法[2011]42号)的第二部分“婚姻家庭、继承纠纷”(M2项下合计35个案由)和第十部分“适用特殊程序案件案由”中与本书相关的“宣告失踪、宣告死亡案件”(M10.32项下8个案由)、“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M10.33项下5个案由)、“监护权特别程序案件”(M10.35项下4个案由),共计52个案由。
4. 核心法律选取
4.1选取范围
本书选取的核心法律包括《婚姻法》全文(51个条文)、《继承法》全文(37个条文)、《收养法》全文(34个条文)和《民法通则》第二章“公民(自然人)”(第9—35条,合计26个条文),共计148个条文。
4.2选取理由
尽管《民法总则》已经于2017年3月15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并即将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但在较长的时间内还不会全面替代《民法通则》第二章“公民(自然人)”的适用。而根据“法律大数据实验室”的分析,实务中部分法官高度依赖《民法通则》,可以预见,《民法通则》被废止之前,仍然将有较高频率的适用。未来《民法总则》生效后,“法律大数据实验室”将持续跟踪,并更新法律适用的实际情况。
5. 人工干预措施
本书编写过程中,在各案由和各核心法律法条大数据分析结果上,经过征求法学研究和司法实务人员的意见,对部分数据进行了人工干预。主要干预措施如下:
第一,根据对法律条文本身和所适用的裁判文书内容进行的大数据分析提示,部分法条可能被错误引用,经过人工确定后进行了相应的干预。
第二,部分法律的新修改条文和新颁布的司法解释本身尚未被适用或者仅被少量适用,但根据对裁判文书历史数据的大数据分析,进行了一定的预测性干预,其效果仅具有提示性。
第三,部分司法解释尽管在近年来公布的案例中仍然存在少数适用的情形,但已经被废止,从本书的实用性角度出发,为避免混淆,进行了删除。
本书编写过程受到裁判文书数据数量、质量和分布的客观限制,可能与实务存在一定的偏差,敬请读者谅解。也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