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这几天,“中美贸易逆差”的话题再度引发广泛讨论。美东时间 3月22日,美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基于美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对华301调查报告,指令有关部门对华采取限制措施。有观点认为,美国此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希望借此缩减中美贸易逆差。
基于以上当前中美经贸热点,Wells特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老师顾露露博士,从经济学原理的视角,深入浅出地剖析中美贸易逆差的现状和问题。
(二)正文
在开放经济体中,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消费、投资、政府采购以及经常项目(贸易逆/顺差)的总和,因此经常项目平衡情况会影响国民产出以及就业。如果一国经常项目产生顺差,则增加了国家财富(储备);反之,如果经常项目产生逆差(进口大于出口),则国家财富(储备)减少,需要通过对外负债融资来支持该国的过度消费。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频频发声,声称中国加入WTO以后美国贸易逆差急速增加,中美贸易逆差目前占美国全球贸易逆差的一大半。中美贸易逆差导致美国工厂倒闭、失业率提升,危及美国经济利益。但是事实情况是不是如此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相关知识。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时期一国同外国全部经济往来的收支流量表,主要包括三个项目:1、经常项目;2、资本和金融项目;3、净差错与遗漏。经常项目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等四个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包括非金融资产的跨境转移、直接投资(FDI)、证券投资(FPI)以及知识产权交易项目等。
国际收支平衡表通常采用复制计帐法反映经常项目平衡情况,本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将每一项国际经济活动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上各计一次。因此经常项目的(顺差或逆差)应该和资本和金融项目相对应,其和等于0。但是由于统计口径无法统一,经常项目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误差在所难免,此误差项则归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第三个项目:净差错与遗漏。
首先我们来看中美经常项目平衡问题。我们必须澄清中美经常项目下的进出口货物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赤字并不等同。因为经常项目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还包括服务贸易;而且开放经济体可以通过国内和海外投资获得财富(储蓄),因此经常项目还包括企业海外投资所形成的利润汇回。
第一,从贸易结构上来看,在中美货物贸易中,美方是逆差;而在中美服务贸易中,中方是逆差。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逆差高达 557 亿美元,占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总额的23.1%。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来源地;第二,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充分融合的情况下,片面谈中美贸易逆差问题而选择性地忽视掉了美国海外投资的利润汇回是不合理的。在中国投资的美国跨国公司才是中美加工贸易的最大赢家。这些美国公司的利润回流并没有反映在中美进出口贸易数据中。第三,美对华货物贸易逆差数字被夸大。2016 年中方统计的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为 2540 亿美元,美方统计的对华逆差额为3660 亿美元,双方统计的货物贸易逆差额相差了 1120 亿美元。第四,贸易顺差是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工业化进程中普遍经历的阶段。美国在从1874-1970年的97年里, 有 93 年保持顺差;中国外贸由过去持续逆差转为持续顺差也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结果。
从金融项目上来看,中国目前是全球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者,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购买并持有1.18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中美贸易形成的美元外汇储备大部分都被中国政府转换成了美国国债。美国债是中国外汇储备中当仁不让的主要储备资产。
美国对全球征收铸币税所形成的巨大经济利益一直以来被我们忽视。美元是全球流通的强势货币,原则上来说,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量应该和本国国民经济创造的价值相当,否则就会产生通货膨胀。但是美国却可以通过印钞票向全球征收铸币税,是对全球各国财富的掠夺。美国政府在财政赤字占GDP比重长期超过100%的情况下还能持续有效运转,是全球铸币税的最大受益者。贸易逆差实质上是美国利用中国剩余储蓄,来维持超出自身生产能力的消费水平。
最后需要补充的是美国大量制造业工厂倒闭、失业率上升的罪魁祸首应该是美国的产业结构不平衡,或者说是产业空心化,而不应该归咎于中美贸易逆差。美国的一般制造业以及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发展低迷,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一般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产业,而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就业的吸纳能力有限。现代智能技术的发展就是要用机器替代人工,因而对于就业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美国的跨国公司是美国产业空心化的始作俑者。跨国公司在全球化配置资源使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制度套利,攫取高额利润成为可能;而本土化经营战略是他们在投资东道国生存和活力的重要战略。因此他们在将产业转移出美国本土的时候也就将就业机会转移出了美国,如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能成功地吸纳失业人口,美国的失业率上升就是明摆着的事了。
总之中美贸易逆差问题主要是中美产业结构互补性以及两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不同地位所决定的,而且并非影响美国产业发展和就业的主要原因。
作者简介
顾露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导、院长助理、留学生导师组组长。获“文澜青年学者”荣誉。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金融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博士。在《经济研究》,Economics of Transition,Economic Letter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已出版英文专著一部,中文专著3部,主编教研书籍一部。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融资、投资与技术创新、并购与重组。
学术成果:著作、教材
1、顾露露. 《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及风险研究》,专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2、顾露露.《A Study of Chinese Oversea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专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5年;
3、顾露露.《投资文献述评》,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
4、顾露露. 《上市公司投资分析报告案例》,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
5、顾露露. 《教学创新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主编,2014年9月,湖北教育出版社;
6、《投资学案例》,参编,2014年9月,湖北教育出版社。
学术成果:课题
1、 主持2014国家自科基金面上项目:《海外投资集群化、外部化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信息科技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分析》,项目批准号:71472187;
2、主持2017横向课题:《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增信研究》,项目编号:32518105002;
3、参与2012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预期冲击驱动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机制和效应研究:理论模型、数量测度及福利分析》,项目编号:71203236;
4、主持《金融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国家级课题项目子项目《教学法研究》,2013;
5、主持《湖北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2006。
阅读全文